酷暑难耐的时候我这条命都是空调给的,可是没有空调的古人是怎么“捡回一条命的”呢?
实际上,古人虽然没有现代的高科技产品,但是他们凭借智慧和劳动也创造出的很多避暑设施以及消夏产品。总结来看,古人的避暑途径分为三种:避暑的凉房、避暑的饮食以及避暑度假区。
一、避暑的夏房
古人称可以避暑消夏的房间为夏房,后来是泛指一切用于纳凉的房间,效果类似于现代的空调房,比如先秦时期的“窟室”、秦汉时期的“凉房”以及后来的“冰室”。不过由于夏房的制造成本高,所以一开始只有帝王及贵族才能拥有。
先秦时期在贵族中流行的夏房叫做窟室,是一种类似于现代地下室的房间。由于窟室建造在避开日照的地下,内部阴凉,所以夏天一些重要的餐饮宴会都会在窟室内举办。郑国大夫良霄就经常在自家的窟室里饮酒作乐,通宵达旦。先秦的窟室除了利用自然条件降温外,还利用冰块进行降温。从周代开始,就有一种专门为王室采集冰块的官职——凌人,从每年十二月开始,将冰块收集到冰窖储藏,第二年夏天的时候供王室使用。这种采冰制度一直沿用到清代。
二、避暑的饮食
如果说“夏房”是贵族有钱人的避暑方式,那么通过饮食避暑就是各个阶层都能采用的方式了。 饮食避暑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代的冷饮,通过冰块将酒冷却,通过饮用来避暑。1977年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中出土的战国青铜冰鉴,就是用来冷却酒的器具。冰鉴由铜鉴、铜缶组合而成,缶套置于鉴内。其工作原理是依靠装在鉴内缶四周的冰块使缶中的酒降温。到了唐代,出现了一种专门出售冰块的“冰商”,也就是商业性的藏冰户。冬天藏冰,入夏拿出来卖。百姓可以在冰商那里买到冰块,然后自制冷饮:甘豆汤、豆儿水、香薷饮、椰子酒、漉梨浆、卤梅水、姜蜜水、木瓜汁、沉香水、荔枝膏水等。元代的时候,宫廷出现了由果汁、牛奶、冰块制作的冰酪。马可·波罗来中国时受元世祖赏赐,尝到了当时的皇家“冰酪”。后来,马可·波罗把“冰酪”的制作技术带回意大利。后来经过一步步地技术,成为现今全世界流行的冰激凌。
唐朝的贵族公子,还经常将大冰块堆成小山在庭院中,围坐吃冰镇水果,冰奶子,冰镇西域葡萄酒,观赏歌舞,举行奢靡的避暑会。除了冷饮,瓜果的食用也是古人消暑的重要方式。正所谓“浮瓜沉李”,李子甘酸,最为妇孺喜爱;瓜则主要指香瓜、甜瓜。现代大家喜爱吃的西瓜,来自西域,在秦汉之际最早在我国西北种植,五代时期才传入中原。
三、避暑度假区
提到避暑度假区,一般总是跟皇家联系在一起。比如最负盛名的承德避暑山庄就是清代皇家避暑胜地。
实际上,除了皇家园林外,还有很多避暑区也向民间开放,比如四大避暑胜地:庐山、北戴河、鸡公山和莫干山,其中最出名当属庐山和北戴河。庐山因为海拔高,雨量充沛,环境幽静,大诗人李白的两首《望庐山瀑布》就是在庐山避暑期间创所;到了近代,庐山更是成为政治人物避暑度假胜地。北戴河靠海,气候湿润,更是富商大贾、中外人士都喜爱的避暑区域。不过总地来说,避暑度假区还是有钱人才能享用的,毕竟在古代大多数人可能一辈子也走不出方圆一百里的范围。
QQ热线:1990606238
简介:华山5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龙柏行古镇游客接待中心。为您呈现华山攻略、西岳风情、三秦文化和古镇指南。期待给您繁忙的生活带来片刻的安宁!